期刊导读

主持人语

来源: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

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7

曾卓(1922—2002),原名曾庆冠。笔名还有柳红、马莱、阿文、方宁、方萌、林薇等。原籍湖北黄陂,生于湖北武汉。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,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,并开始发表作品。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,组织诗垦地社,编辑出版《诗垦地丛刊》。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。1944至1945年从事《诗文学》编辑工作。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《大刚报》主编副刊。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,1952年任《长江日报》副社长,当选武汉市文联、文协副主席。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,被捕入狱。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。1959年下放农村。1961年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。1979年底平反,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。曾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。出版的诗集有《门》、《悬崖边的树》、《白色花》(合集)、《老水生的歌》等,其中《老水生的歌》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。所著散文集有《痛苦与欢乐》、《美的寻求者》、《让火燃着》、《听笛人手记》等,其中《听笛人手记》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(集)奖。还有诗论集《诗人的两翼》、剧作集《处女的心》等。 曾卓的诗歌真诚朴素,饱含情感,特别是在逆境中坚持创作,由此创作出的诗歌如《悬崖边的树》、《有赠》等,沉郁中透露着刚毅,在孤苦中表现积极向上精神,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高度统一。本期推出两篇研究曾卓的论文,张文杰《曾卓:悬崖边一棵倔强的树》指出,曾卓总是怀着一颗博大仁爱之心,用自己嘶哑的歌声热情地赞美博大的爱,这使得他的诗作散发出迷人的庄严之光,呼唤着沉睡的灵魂,激励着迷茫的民众,而他在逆境中守护诗人的尊严,不放弃诗歌创作,其“倔强”的艺术品质更令人钦佩。徐鑫《曾卓诗歌的时代精神与象征表达》从“民族国家的关切与忧思”、“理想与忧患的诗性建构”两个层面来阐述曾卓诗歌的时代精神和象征寓意。两篇论文都有一定创见,对推进曾卓诗歌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助益。
上一篇:西山农场喜事多
下一篇:没有了